1.穆铁柱和孙明明谁篮球水平高?
2.2008年穆铁柱病逝,儿女都是正常身高,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
3.穆铁柱死了,是真的吗?
4.胡克:我不喜欢排球,我觉得篮球有意思
5.19年中国八一队和美国国家队的篮球比赛
穆铁柱和孙明明谁篮球水平高?
我看过穆铁柱的比赛录像,也看过孙明明打比赛,就我个人认为,如果孙明明生在穆铁柱那个年代,也会成为一名非常伟大的球员。
在穆铁柱那个年代,正好是中国篮坛追求巨人中锋的时代,哪怕有巨人症,但只要长得高,一样会成为各队的争抢的香饽饽。
没有证据显示穆铁柱有巨人症,但如果不是他2.29米的身高,当时已经22岁,过了最好培养年龄的穆铁柱是不可能进入八一队,甚至是国家队的。
而当时的亚洲篮坛,同样是以巨人为尊,为了对付穆铁柱,日本找来了有巨人症的冈山,这个人和穆铁柱差不多高。
而孙明明同样达到了2.29米,早早就入选奥运希望队,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篮球基础比穆铁柱不说好,至少也是不差。
可是,现代篮球,早就不是当年那种慢吞吞,等着中锋落位的时代了,像穆铁柱这种缓慢中锋,放在现在会被24秒进攻时间折磨得难以为继,那些外援会带动着本土球员不断用挡拆将穆铁柱拉出来,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投篮或者突破。
看看姚明在NBA,遇到勇士或者太阳这种速度奇快的球队时,打得非常吃力,要知道,那可是姚明啊,是2.2米以上中锋中, 历史 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球员了。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的CBA,哪儿还有穆铁柱、孙明明这种缓慢中锋的生存之地?
因此,所谓时势造英雄,孙明明所在的时代不对,要是他身在穆铁柱那个年代,一定会很吃香的。
唉!孙明明不提也罢,咋就与穆铁柱放一起比较了呢?说实在话,孙明明的球技还不如我,如果斗牛,他输给我是大概率的事情。拿他来跟穆铁柱做比较,不仅是对穆的伤害,也是对穆的侮辱!
这两个人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人,两人在身体素质、球商、技术各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穆铁柱是70年代国家主力中锋,曾经有过单场80分的记录。代表国家队获得第一个亚运会冠军。19-1983年完成了亚锦赛的3连冠。1980年,代表八一队拿下了第一届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亚洲区的冠军。1999年入选中国篮协评选出的“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退役后还担任过八一男篮主教练。孙明明我记得应该只进过省队,而且在省队也不是主力中锋,是替补球员。
孙明明和穆铁柱没法比呀,年代不一样,也许孙明明在那个年代也会很厉害,但穆铁柱那时候可是中国的顶梁柱啊。
2008年穆铁柱病逝,儿女都是正常身高,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
穆铁柱的人生也算是一段非常的经历,在姚明的前一个时代,他就是中国篮坛中最为出名的人物,哪怕是那些不算了解篮球的人,都对这个名字略知一二。
那会的他,身高达到了2米2多,而且在刻苦的锻炼下,他的身材也非常魁梧,绝对称得上是球场上“巨无霸”般的存在,也没有人能动得了他。
当他逝世后,人们也一度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子女身上,却发现他的子女都是正常身高,而且,孩子们并没有选择走父亲的老路,并且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穆铁柱之所以能走上篮球之路,这个过程也非常坎坷。
早在1968年,山东体委在好汉如云的山东选拔人才的时候,遇到了个头高大的穆铁柱,并很快将他带走了。
结果没过几天,体委的人发现穆铁柱除了像“铁柱”,对篮球几乎是一窍不通,也从来没有受过相关的训练,所以又将他给原路送回。
后来,国家体委了解到情况以后,花了20个篮球的代价,才终于将穆铁柱要了出来。
19年,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迈入了全新阶段,美国大学生联队来到中国打了一场友谊赛,还打着“国家队”的旗号,一副来势汹汹的模样。
结果,八一队在穆铁柱的领衔下,成功两次击败了美国大学生联队,穆铁柱的名字瞬间就火爆了大江南北。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八一队几乎一路都是无人能敌,在和韩国、日本队的较量中,都能够轻松拿下高分,中国还因此捧回了一届亚洲俱乐部锦标赛冠军。
由于穆铁柱的个头高大,走到哪里都是极为亮眼的存在,一次他现身于王府井,好多人都会涌上来要一张亲笔签名,穆铁柱用了很长时间才最终脱身。
为了能够捧回更多的奖杯,穆铁柱几乎每天都要跑一万多米,一下就坚持了二十多年,一直到1987年参加完第六届全运会后,才告别了篮球生涯,那时的他,已经38岁,属于“高龄球员”了。
按理来说,这种退役后的知名球员都会继续留下球队担任起执教工作,可是穆铁柱的心脏却不太好,没有办法继续留在篮球队,出于对球队的不舍,他还是在八一男篮当了几年的教练。
的是,这位“巨人”也有一段美好的婚姻。
上世纪七十年代, 王专红 是一位篮球爱好者,家里有一台9寸黑白电视,也正是通过这台电视,她认识了球坛“国宝”级运动员穆铁柱。
就这样,她的内心深处也渐渐起了涟漪,在18年的亚运会结束后,王专红专门写了一封没有留下姓名的慰问信送往球队。
其实,穆铁柱的领导们也希望球员能够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平日里打比赛本来就已经够累了,难免还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能有一个相爱的人在旁边照顾,也是再好不过了。
看来有小姑娘来信,穆铁柱的领导专门派人前去厂里调查王专红,这也发现王专红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
不仅负责共青团的工作,还是积极分子,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两人在一起,也颇有一种“美女配英雄”的感觉。
球队很快安排两人进行第一次见面,穆铁柱对于王专红的印象很好,觉得她特别善良,颇有一种想要结婚的冲动。
王家父母不想让女儿找一个能打球的女婿,一气之下,结婚当天都没有出面。
穆铁柱十分委屈,将自己所有都拿了出来,风风光光办了一场。
结婚以后,两人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
而且穆铁柱就是那种“铁汉柔情”的类型,每次夫妻俩刚刚吵完架,穆铁柱都会主动去向妻子认错,这样一次次“修复”下来,感情只会是更加稳固。
时间一长,连王专红的父母都说,看来自己的女儿是找对了丈夫。
结婚最初的时间,穆铁柱平日里的训练还是比较辛苦,所以王专红从来不让穆铁柱做家务,她愿意做贤内助,支持丈夫的每一次选择。
而且,在妻子眼中,穆铁柱是那种粗中有细的人,别看他的手非常大,可做起事情来却特别细。
比如电器坏了的时候,他会亲自动手修缮,甚至还会使用缝纫机。
如此美满幸福的家庭,穆铁柱和王专红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穆铁柱退役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孩子们小的时候主要还是和母亲一起生活,不太爱听父亲的话。
在王专红的教育下,孩子们也渐渐明白了父亲的不容易,所以更加尊重父亲,父母都在的那段日子里,家庭也格外温暖。
而且,穆铁柱的很多好习惯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
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穆铁柱的一位小战士朋友不小心丢了钱包,穆铁柱知情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了60元借给小战士,两人还成为了莫逆之交。
儿子穆桐 也同样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年雪花飞舞的冬天,八一体工大队外面的买卖都收摊了,还有一个卖元宵的依旧在门口叫卖,穆桐看到以后,专门找母亲要点钱希望买元宵,母亲应允了。
自从穆铁柱退休以后,便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到了家庭之上,那会穆家的后方就是百望山,平日里没事的时候,他便会专门带着妻子和孩子前去爬山。
结果,2007年12月的一天,夫妻俩再次登了山,可是外面却有很大的风雪。
这一次,穆铁柱不幸摔了一跤,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和深静脉血栓。
王专红赶紧将穆铁柱送去了医院,可医生们努力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疏通。
从此以后,穆铁柱的脚便再也不能着地了,只要着地,腿部就会肿得像个南瓜,那种钻心的痛,只有穆铁柱本人会真正懂得。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始终都在和病魔顽强斗争,腿部的静脉栓塞症状一直都没有什么改善,也同样不能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
这种病,也绝非是滑一跤就能导致了,这和他这么多年来的艰苦训练密不可分。
在国家队那14年以来,他奔跑的距离相当于绕了赤道一圈半,身体本就与众不同,也充满了压力。
2008年,一代体坛名宿穆铁柱因为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一个伟大的篮球时代,也最终因他的逝世而画上句号。
当年穆铁柱逝世的时候,整个体坛都为之悲痛不已,王治郅、郑海霞等篮球人全都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
在他下葬的时候,家人们为他立下的墓碑,也跟篮球息息相关。
按理说,当父亲在某个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孩子们同样也会走上这条路,这样的选择也能使得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可是穆家却不是这样的。
穆铁柱的身高接近2米3,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全家人一直都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的层高接近3米,所以他在家中也能自由行走,外面的住宅,很少有这种层高。
在他逝世的头几年,王专红带着孩子们依旧在老房子中待了几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儿子没有走上篮球之路,也是命中注定的。
因为 孩子的身高仅仅只有1米8,放在北方也算是普通身高了,不足以让他走向职业篮球的道路。
这也从侧面打破了穆铁柱患有“巨人症”的说法,只能说是穆铁柱本身的基因比较突出,这才让他长得很高。
不过,他业余时间也会通过篮球运动来锻炼身体,只是最喜欢的明星是NBA中的球星, 并不是自己的父亲。
由于穆铁柱平日在家里是“两幅面孔”,从来没有在赛场上那股狠劲,反而是一个随和、细致且低调的人,所以孩子们的性格也并不算那种敢打敢冲的类型。
穆铁柱也说过,儿女们若有自己的发展规划,那么自己也不需要去强求什么。
让他格外欣慰的是,自己身上的“明星光环”也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他们都像普通孩子那样正常上学,最后去找工作。
而且,他们的人生也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原因受到任何额外的照顾,反而一直都凭借着自己的汗水去赚取报酬。
穆家的女儿是“姐姐”,在穆铁柱去世的时候已经27岁了,在一家银行工作,生活虽然平淡,但同样也美满幸福。
而“弟弟”穆桐那年20岁,丧父之痛让他格外难以接受。
那年他刚刚在北京读大三,专攻外语,最初的时候,穆铁柱还希望将儿子送到外面留学,可是穆桐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打算,父亲也遵从了他的意见,让他一直留在北京。
后来的穆桐,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打拼,也不希望吸引外界的注意。
其实,在穆铁柱逝世以后,儿女们便渐渐从各类媒体中暗淡了下来,几乎也不再会有人去刻意了解他们的人生。
大家只是知道,他们并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反而愿意选择去走自己的道路。
对于他们来说,父亲在外面是“巨人”,在家中也是家庭中的“巨人”,希望他们能够脱离父辈庇佑,独自奔赴人生,他们又何尝不是生活中的“巨人”呢?
宗瑜.穆铁柱:一个时代的[J].金秋,2014(04):19-21.
穆铁柱死了,是真的吗?
北京时间2008年9月14日10点45分,中国篮坛“第一长人”,曾经名噪一时的“中锋”穆铁柱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全国309医院逝世,享年59岁。 穆铁柱简介 穆铁柱,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中国国家队前主力中锋,身高2米28,体重160公斤,鞋5。作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篮球的顶梁柱,自12年参加中国,入济南军区代表队,在20年的篮球运动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同时在那个时代也被誉为了“篮球中锋”,在当时成为了篮坛的“巨无霸”,更曾是中国篮球界的神话。 11年入济南部队篮球队。13年入“八一”队。17年任国家队主力中锋。 身高2.28米,块头又大,不要说在亚洲篮坛,就是在世界篮球场上的大个头群里,他也称得上是名"巨人".他凭着这副得天独厚的"身架",加上"后天"刻苦练就的良好的配合意识和一定的手上功夫,使他如虎添翼,几乎每场比赛都是对方防守的重点对象.在世界男篮锦标赛,亚洲运动会,亚洲男篮锦标赛等国际重大比赛中,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穆铁柱热爱篮球事业,毅力坚强.他70年代入选八一队,多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大赛,直到1987年38岁时还活跃在篮球场上. 他进攻腹地具有强大威胁,善于同外线队员做策应配合,为内外进攻创造投篮时机,具有单手握球远传和单手握球作传、投动作的能力,多次代表解放军队和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是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队的主力中锋,曾代表“八一”队参加世界俱乐部锦标赛获亚洲区冠军,是“八一”男篮两胜美国大学生明星队的内线实力人物。 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篮球夺得了第一个亚运会冠军的头衔,他当时效力的“八一”队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篮坛的“独孤求败”。穆铁柱带领当时的“八一”队在19年两胜来访的美国大学生联队,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从技术角度来讲,当时的穆铁柱有着独特的处理球的方式。凭借着他超常的大手和特有的身高,具有单手握球远传和单手握球做传、投动作的能力。并且,穆铁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同外线队员做策应配合,为内外进攻创造投篮时机。球在他手里可谓随心所欲。而防守他的人无异于望球兴叹。穆铁柱每场比赛至少都要得二三十分。在一场与苏州市队的公开比赛中,他曾经一人独得80分! 1987年曾经带领中国队名噪一时的穆铁柱退役了,他为中国篮球创造了无数的荣誉。那时,他集中了几乎所有让人热血沸腾的元素:年轻、高大、坚韧、荣誉以及低调的热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亚洲篮球,认识了中国篮球,也认识了穆铁柱,中国篮球也开始了新中锋的寻找之路。 穆铁柱简历 穆铁柱,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主力中锋,身高2米28,体重160公斤,鞋5。 12年参加中国,入济南军区代表队。 13年入选八一男子篮球队。 17年被选入国家队。 1987年后曾任“八一”男篮教练,先后被北京**制片厂和上海**制片厂聘为特邀演员,在《傻冒经理》、《黑色走廊》和《一夜歌星》中担任角色。 2000年5月,穆铁柱从八一体工大队正式退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比赛成绩: 17年亚洲锦标赛冠军。 18年获第八届亚运会篮球赛冠军,第八届世界锦标赛第11名。 19年接连两次战胜来访的美国队,获亚洲锦标赛冠军。 1980年获国际军事理事会篮球锦标赛第三名。 1981年获第一届亚洲俱乐部篮球锦标赛冠军。 年获亚洲俱乐部锦标赛冠军。 1999年5月,获中国篮协授予的“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胡克:我不喜欢排球,我觉得篮球有意思
可以说八一队和广东队曾包揽了CBA联赛所有的风头,国家队的选手也都大部分出自这两支队伍。
随着 历史 最强“梦之队”老将的一个个逐渐退伍,如今的中国男篮显出明显的颓势,老将易建联更是孤木难支;面对如今中国男篮的困境,很多球迷都在怀念曾经的八一队。
2007年CBA总决赛,八一男篮获得总冠军,这也是八一队的最后一次总冠军;这次联赛中的一位主力球员 胡克,他曾经是“官二代”,拒绝了清华大学邀请,选择加入八一队。
当年的八一队风光无限,除了有王治郅、李楠、张劲松这些国手球星外,八一球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有队里那些“克”字的球员。
当年八一队里有莫科、李可、陈可、李克、胡克这些都是“克”字音的球员,这些球员还都曾入选过国家队和国家集训队,当时就有球迷调侃,想让自己打篮球的孩子打进八一队,就给他的字命名为“克”。
胡克出生于1986年,至今围绕在胡克身上的还少不了“官二代”这一标签。
因为胡克不仅是出身于运动世家,对比其他球员,胡克更是“球二代”中的“官二代”。
胡克的父亲曾是北京部队手球队的队员,母亲曾是八一女排的队员,父母的运动基因让胡克拥有了两米的身高,给了他可以圆篮球梦想的基石。
而令胡克最受外界争议的,就是胡克的父亲是国家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母亲是八一体工大队大队副队长,后来他这个儿子又打了篮球,进了八一队,是母亲工作的部队,引起了不少外界的质疑。
不过,当时胡克并没有选择学习父亲的手球,也没有子承母业、进入男排,他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篮球。
其实胡克小时候还是个体重远远压过身高的胖子,小时候的胡克不高,体重却很敦实,比较现在这个两米零八的身高,只要体重刚刚过百,只有一百零八公斤的运动员,胡克说是篮球改变了他。
“可能坚持打篮球让我在青春期个子长高了,也减肥了吧。”
与外界对官二代嚣张跋扈的刻板印象不同,胡克则是一个“有点傻气”、“一根筋”的小孩。
因为父母的原因,胡克从小在八一体工队的大院长大,大院里的孩子也都是一起玩,胡克的父母工作也很忙,所以在十多年前,在那个几乎没有公共 汽车 经过的地方, 胡克童年的记忆基本都是在和小伙伴的玩乐中、在大院里度过的。
胡克接触到篮球,是在他十岁左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八一青年队训练馆玩时开始的,那个时候他们一群孩子就天天跑到训练馆里看青年队打篮球,在训练结束后,教练看他们这群孩子还不走,就会开始教他们基础功。
“虽然当时教练是对我们说要教我们打篮球,但我们更觉得还是在玩耍一样,一直都很开心。”
于是这群大院的孩子便跟着八一青年队的教练学会了运球和投篮。
胡克跟着青年队的教练学会了打篮球,还在青年队结识了陪自己“玩”篮球的大哥哥——李克、邓宇。
当时李克和邓宇正是青年队的球员,比还在胡闹的胡克大几岁,看着这个小胖子认真的跟教练学篮球,他们也会在训练之余教教他,后来胡克便和这两位大哥哥成了朋友。
回望自己当时还是小胖子的那段记忆,胡克说当时李克和邓宇还总喜欢逗自己,每次借机捏自己脸。
不过最后 ,这群八一体工院的孩子们,在长大以后都走向了别的道路,只有这个“傻乎乎”、“一根筋”的小胖子胡克,选择了篮球,成为了职业球员。
“我不喜欢排球,”胡克说,“我就觉得篮球有意思。”
胡克开始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是在中学期间,他在首都师范附中就读期间加入的校篮球队。
也就是加入校队开始,一直在大院长大的胡克第一次开始住校,这对于胡克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虽然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但胡克心中还是向往着独立的生活的,高中时期能和高年级的学生住在一个宿舍里,每天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打篮球,胡克发自内心的觉得那段时间自己过得充实又快乐。
三年后,因成绩优异,在校篮球队表现好且身高条件良好的胡克接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清华大学校篮球队的邀约,继续读书,然后在校队继续打篮球的机会就摆在胡克眼前;
但胡克却放弃了去这些世界顶级的高校就读的机会,坚定的选择了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他加入母亲曾加入过的八一队。
八一队曾经在大小球方面都为国家队输送了许多人才,如男篮的王治郅,男乒的刘国梁、樊振东,女排的国手袁心玥、刘晏含也都是出身八一队,可见八一曾经的辉煌。
在八一队艰苦的训练生活,曾让胡克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曾经在学校有多轻松。
“当时我才子真正体会到父母跟我说的什么是‘累’。”
但在每次辛苦的训练后,在胡克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他还会记得自己当初独立选择要做职业球员时对父母说的那句话——我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我是真的想成为职业篮球球员。
带着这股韧劲,三年后胡克凭借不断加训、向老队员请教的努力,成功进入了八一队一队队伍的一员,这代表着他可以代表八一队参加各项重要比赛了。
胡克至今还记得自己入选一队时心中的喜悦,自己居然真的成为了梦寐以求的八一的一线。
年纪尚年轻,身体素质良好的胡克还曾入选过国青队,他代表国青队参加了当时在希腊举行的男篮世青赛,世青赛结束,中国队成绩不佳,身为参赛队员的胡克看到了自己与外国队员之间的巨大差距,回国后主动要求加练,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他说这次世青赛让他更坚定了自己要打篮球,而且作为国青队的球员,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年轻就是最好的优势,他会更努力的适应联赛节奏,打好比赛、打好球,挖掘自己的潜力。
不少球迷都曾评论到:“那个犯规最多的就是胡克。”
胡克也曾回应到,自己在赛场上压力太大了,总是希望能做到最好,所以有时候手上的动作就下意识的太多了,太积极;其实自己在事后也反应过来刚刚那个动作不应该由自己来做的。
“这跟我减重也有关,瘦下来以后我的身体比较单薄,对面是很高很壮的人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犯规。”
不过胡克并没有逃避自己的这一缺陷,在意识到以后为了进步他表示他也会努力的去改正。
胡克曾自信的说,自己的目标是进入国家队。
近几年, 体育 体制频频改革,球坛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八一“没了”。
八一队的球员会接受一定量的军事训练,球员拥有军衔,可以说是球坛里独树一帜的球队。
2020年年末,中国篮球协会正式宣布,八一的男女篮球队今后将不再参加CBA联赛和WCBA联赛,这也宣告着八一队的正式落幕。
八一男篮是八一南昌红谷滩男子篮球队的简称,建队以来一直秉承着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来管理球队,曾经的八一男篮多次蝉联CBA冠军,在球场上无人可挡、无人可敌,现在的广东队昔日也是八一队的手下败将。
如今八一男篮解散,有人说是现在大、小球时代的“球星”制的结果,球星制也即挖掘出最有天赋、能一击毙命的关键球员,在最终环节由这发挥最稳定、水平最高的的球员持球,改变赛场局面。
由郎平带领的女排施行的就是这样的制度,最后一局的赛点往往由水平稳定的老球员传球,传给水平最高的朱婷;在国内外都推行球星带队的情况下,而八一队一直施行军队体制,导致了八一队在关键局缺少了决胜时刻能拯救球队的球员出现,影响了发挥。
其次,八一队是唯一的“全华班”,在国内的联赛中,各队往往都会引入外援来助阵,这在男足、男篮、女排联赛中已经很常见,而八一队由于性质特殊,并没有引进外援,这一点在中国男篮逐渐落后于国际的时代中更是致命的。
如今的CBA一度被球迷们讽刺的称作已经成为“后援时代”,拼的不是主力,而是请来的后援好不好。
随着王牌王治郅的退役,曾经的八冠王,八一队甚至沦为了鱼腩队伍,曾接连惨败十一场,就连一向以好脾气著称的王治郅在现场,看到自己昔日效力的球队在外援前毫无招架之力,当时更愤怒的表示:“害怕就滚蛋!”
再者,在商业化联赛建设,市场化推行的现状下,八一队没有赞助商,这更是削弱了八一队的供给,最终八一队的落幕成为了时代的必然。
在群星荟萃的“梦之队”时代,胡克不免显得有些平平,但不与国家队相比,在八一队效力期间胡克在球迷眼里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
胡克就曾被一位八一队的球迷称作快如刀剑的一把“碧玉刀”。
在八一联赛中,胡克的进步显著,打球球风凶悍,防守强悍,更难得的是他在年轻一代里堪称流畅的进攻。
球迷曾评价,当时的胡克虽然不能与中国篮球的第一人的姚明相比较,当年同辈里的易建联也是风头正盛,刚21岁就参加了奥运,但并这不代表胡克就没有进步的空间。
虽然胡克与中国男篮梦之队的差距还有很多,但这位球迷相信,只要胡克进入了国家队,接受更好的训练打磨,就更能发挥出他自身的优势。
胡克的巅峰期,他的赛季每场均可以得到7分、4个篮板,在当时为八一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在涨球期的胡克还面临了两大问题——王治郅的回归,胡克成为了他的替补,无法作为首发上场,很少有可以轮换上场的机会和运动员最恐惧的问题——伤病。
十二、十三赛季是胡克最后一次在CBA打球,CBA之后胡克又前往南京军区打了一个赛季,之后再未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球场第一线, 比较现在还在役的35岁的老大哥易建联,当时27岁的胡克已经伤病严重,影响到了竞技状态,最终他早早选择了退役。
在2022年的如今,曾与胡克同时代的韩硕现在还在球场打球,可见胡克的落幕之早,令人惋惜。
时也命也,也许这是对胡克篮球生涯最好的概括。
他在役时正处于中国男篮最好的时代,与姚明、易建联同时代;但同时也因为有这些巨人在前,他两米零一的身高就显得有些“不够”,实力不足,也让他未能完成进入国家队的心愿。
胡克与王治郅同属八一队,王治郅的出现,为八一队争得了荣耀,但在同时,与王治郅同属中锋的胡克也因为前辈的回归,只能成为王治郅的替补,无法作为队伍的首发上场。
球员退役后选择的路各有不同,有的是靠专业知识,担任演播室的解说嘉宾,如李克、吴谦等现在就常被邀请到直播比赛的演播室担任解说的嘉宾;
有的是继续在一线工作,如王治郅在八一男篮解散前曾是八一男篮的主教练,这也是最有压力的一条路;
还有的是前往高校担任校队教练或被其他国家的俱乐部邀请,打一些待遇优厚、压力小的商业比赛。
如今胡克还常被提起,就是因为虽然当年他在八一队并不出众,但如今他的仕途上可谓是春风得意,十分成功。
2021年5月3日,现任教练,还是国家级篮球裁判的胡克走进了校园,参加了这场由章丘区教育局、 体育 局和章丘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共同举办的胡克篮球示范课公益活动。
活动在在章丘区鲁能实验小学举行,响应“全动”的口号,立志培养章丘区小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让篮球进校园,也能丰富如今青少年的期生活,让如今智能手机普及时代下的青少年少看一些手机,多一些运动技能的培养,从而增强体质,促进青少年的 健康 成长。
本次邀请到原CBA球员的胡克,也是想以体能的基础训练配合趣味比赛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对篮球的兴趣,由专业球员胡克来现场指导、训练同学们投篮、运球、防守等基本功,加强同学们对篮球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在现场,胡克也显得十分耐心,不仅是传授给同学们基本功,还分享了自己在役多年总结的心得。
胡克说,想成为一个好的投篮手,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件要做的就是要做好投篮的基本功,正确运用投篮姿势和了解发力机制对投篮格外重要;首先是科学的姿势,再是高效的训练方法,加以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
胡克如今会倾情传授的心得也离不开他在CBA的那段经历,自己经历过伤病,早早退役,所以他更能懂得科学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性。
胡克在现场不仅反复示范着动作要领,为了要同学们更加清晰的领会关键处,胡克还点了一名同学上来与自己对练,台下的同学们都十分羡慕,更加提高了对教学的专注度。
胡克在现场反复、重点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和执行性,在活动结束后,胡克表示通过这次公益活动,他看到了广大学生对于篮球的热爱,就在这群学生中,也有优秀苗子的存在。
胡克很欣慰如今学生们对篮球训练的投入,虽然还存在学生对基本功薄弱的不足的问题,但随着全动的普及,胡克相信,只要坚持和投入,这些孩子也能把篮球基础打好。
他表示从学到会,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管怎么样,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服输;
胡克希望以此与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球迷们共勉,也希望新时代篮球的小爱好者们能坚持对篮球的热爱,发挥拼搏精神。
19年中国八一队和美国国家队的篮球比赛
19年4月7日至16日,由全美大学生篮球明星组成的美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来华访问。自视天下无敌的美国队派出了由全美大学明星组建的国家队(平均身高达到了当时让中国球员赞叹的2.01米)出访中国。要在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度里彰显一下美国篮球的强大无敌。要知道,当时NBA球员从不参加国际篮联组织的比赛,代表美国参赛的球队,即便是获得1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男篮冠军的美国队,也都是由大学生球员组成。赛前,许多观看了美国队训练的人都说:“八一队至少要输30分。” 可是比赛结果却出人意料。 面对平均身高2.01米、9名队员在两米以上的美国队,时任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的鲁挺在准备会上问八一男篮全体同志:“有没有战胜他们的信心?”没有人接茬。鲁大队长等不及了,便指着队长吴忻水:“小吴,你说。”吴忻水望着全队投向自己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表示:“拼了,拼了!” “我也拼了!”身高2.28米,被誉为“中国巨人”的穆铁柱跟着说。 “还有我。”“还有我,我和他们一样。”匡鲁彬、郭永林等也不甘落后地接上。 4月9日晚,八一队和美国队交上了手。一开场,八一男篮就打得很顺利。全队在吴忻水的组织下,穆铁柱在内线强攻,邢伟宁、李玉林交替上场,在二中锋位置上策应,神投手郭永林、匡鲁彬在外线开花,八一队开局不错,一路领先。美国队发现八一队的关键都在吴忻水这个小个子身上,便派专人对吴忻水进行压迫式的防守,对他进行重点“关照”。当时已经35岁、且浑身是伤的吴忻水,在场上十分活跃,他拼命摆脱防守,左突右冲。但毕竟年龄不饶人,耗费了大量体力的吴昕水,下半时比赛刚开始不久就在一次抢断中扭伤了脚。吴昕水已经记不起自己到底是第十几次在比赛中扭伤脚了,更记不起自己到底是几十几次在比赛中受伤了。他的头、鼻子、眼睛、腰、腿、膝盖、脚,直到小手指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负过伤,右锁骨还曾经在比赛进行中被摔成粉碎性骨折。 受伤以后,吴忻水给自己加油,“只要还能坚持,就绝不离开球场。” 他下场打了一针麻药,告诉教练:“我还能打。”就一瘸一拐地再度上场。没过多大一会儿,麻药渐渐失去了作用,他强忍着伤痛,经受着超出自己体能可以承受的负荷,一直坚持到终场的锣声敲响。这场球,八一男篮以104比96战胜对手,其中吴忻水、穆铁柱各得25分,郭永林得了23分,匡鲁彬得了14分,邢伟宁得了11分。美国队当然不服气,提出再打一场?中国人给了客人这个要回面子的机会。 六天后,八一男篮与美国队再度对垒,教练组分析,由于上一场球吴忻水的上乘表现,美国队必然要对吴忻水实施重点盯防,如果吴忻水不能上场,这场球不好打。根据教练的意图,受伤的吴忻水被再度首发出场,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果然不出所料,美国队把吴忻水作为防守的重点,正好落入八一队教练设下的用吴忻水吸引、钳制对手防守力量的圈套,为八一男篮的内线进攻创造了条件。只是苦了吴忻水,他拖着肿大的伤脚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又一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场球虽然他自己一分未得,但八一队却以72比69再次战胜美国队。八一男篮两胜美国大学生明星组成的国家队,成为中国篮坛的一段佳话。 让全场18000名观众大饱眼福。同时,也为中国篮球争足了面子。这场比赛受到了当时各界的极大重视,当时惟一的体育专业报纸《体育报》(现《中国体育报》)更是将八一队战胜美国国家队的新闻放在了头版头条,以极大的篇幅报道这条消息。 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赢的对方的尊敬! 在那支以大学生为班底的美国国家队接连输给八一队两场比赛的四个月后,美国人回来“寻仇”了。他们竟然派出了77-78赛季的NBA总冠军,以联盟MVP昂塞尔德领衔的华盛顿队访问中国,指明要与八一队再进行一场比赛。这场比赛八一队输了,85:96,输了11分。上半场结束时,八一队还领先1分,但下半场20分钟以后,明显体力跟不上了,漏洞百出,最后输了。